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商贸信息 资讯详情
实施工程建设 富山富水富民
2010-06-22 15:44:06 阅读 1290次 分享 0次
  中国绿色时报6月22日报道  昔日遍布安徽省广德县的山冲田、台磅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呈现在眼前的是山坡披绿、青山绿水、人和民富的喜人景象。广德人深刻地感受到,这是退耕还林带来的变化,这几年,广德的山富了水富了农民也富了。
  森林资源增加,山林变富了
  向来重视林业发展的广德县,将退耕还林工程视为带动生态、经济共发展的重要手段。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实施,广德县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扶持,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增加了森林资源。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之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领导组,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科学地编制出一套全县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应退尽退、宜竹则竹”的原则,认真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同时,广德县积极推广和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实用技术来指导工程实施,重点推广毛竹、紫竹、红壳竹、板栗等几大树种的丰产培育技术,保证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科学性,增强了农民高涨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前,工程范围已覆盖全县9个乡镇、26万农民,成为广德县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截至2009年年底,广德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26万公顷,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4600公顷,荒山荒地造林6700公顷,封山育林1300公顷。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县目前林业用地增加到12.8万公顷,有林地增加到1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3个多百分点。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山林变富已成现实。
  生态环境改善,水源丰富了
  广德县曾是一个易旱缺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每年大约有1万公顷农田因受旱而减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广德县森林面积快速增长,有力地调节了气候、增加了湿度、促进了降水、涵养了水源。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减少、强度不断减轻,农田用水矛盾得以缓解,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实现了林茂粮丰的好局面。
  截至目前,广德县坡耕地减少了5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700多公顷,年减少水土流失量6000万吨,年增加涵养水源量8000立方米。
  农民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
  杨宝龙是广德县柏垫镇同心村二组的村民。2002年他把自家1.05亩的坡耕地退了耕,用来繁育杨梅树苗。近年来杨宝龙依靠出售杨梅树苗共获利2万余元,如今,地里还存有价值1万多元的杨梅树苗待售。受杨宝龙的影响,一些村民纷纷效仿,把符合退耕条件的田地都种上了毛竹、红壳竹、板栗和花卉苗木等经济林。誓节镇在实施林业“5111工程”中,抓住退耕还林契机,5年新造经济林666.67公顷和竹林666.67公顷,每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当地的老百姓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的荒山岗、台磅田如今变成了绿色银行”。
  退耕还林工程在创造巨大生态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广德县,像杨宝龙和誓节镇这样的典型随处可见。退耕户每年不仅能从国家获得粮食和生活补助,通过退耕还林“解放”出来的大量农村劳动力纷纷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创收途径。据统计,广德县退耕户累计享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亿多元,因退耕还林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平均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每年可增收7000元~9000元,全县平均每年新增劳务工资3亿多元。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商贸信息

实施工程建设 富山富水富民
0收藏0评论
2010-06-22 15:44:06  

阅读量:1290分享量:0

  中国绿色时报6月22日报道  昔日遍布安徽省广德县的山冲田、台磅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呈现在眼前的是山坡披绿、青山绿水、人和民富的喜人景象。广德人深刻地感受到,这是退耕还林带来的变化,这几年,广德的山富了水富了农民也富了。
  森林资源增加,山林变富了
  向来重视林业发展的广德县,将退耕还林工程视为带动生态、经济共发展的重要手段。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实施,广德县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扶持,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增加了森林资源。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之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领导组,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科学地编制出一套全县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应退尽退、宜竹则竹”的原则,认真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同时,广德县积极推广和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实用技术来指导工程实施,重点推广毛竹、紫竹、红壳竹、板栗等几大树种的丰产培育技术,保证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科学性,增强了农民高涨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前,工程范围已覆盖全县9个乡镇、26万农民,成为广德县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截至2009年年底,广德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26万公顷,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4600公顷,荒山荒地造林6700公顷,封山育林1300公顷。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县目前林业用地增加到12.8万公顷,有林地增加到1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3个多百分点。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山林变富已成现实。
  生态环境改善,水源丰富了
  广德县曾是一个易旱缺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每年大约有1万公顷农田因受旱而减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广德县森林面积快速增长,有力地调节了气候、增加了湿度、促进了降水、涵养了水源。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减少、强度不断减轻,农田用水矛盾得以缓解,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实现了林茂粮丰的好局面。
  截至目前,广德县坡耕地减少了5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700多公顷,年减少水土流失量6000万吨,年增加涵养水源量8000立方米。
  农民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
  杨宝龙是广德县柏垫镇同心村二组的村民。2002年他把自家1.05亩的坡耕地退了耕,用来繁育杨梅树苗。近年来杨宝龙依靠出售杨梅树苗共获利2万余元,如今,地里还存有价值1万多元的杨梅树苗待售。受杨宝龙的影响,一些村民纷纷效仿,把符合退耕条件的田地都种上了毛竹、红壳竹、板栗和花卉苗木等经济林。誓节镇在实施林业“5111工程”中,抓住退耕还林契机,5年新造经济林666.67公顷和竹林666.67公顷,每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当地的老百姓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的荒山岗、台磅田如今变成了绿色银行”。
  退耕还林工程在创造巨大生态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广德县,像杨宝龙和誓节镇这样的典型随处可见。退耕户每年不仅能从国家获得粮食和生活补助,通过退耕还林“解放”出来的大量农村劳动力纷纷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创收途径。据统计,广德县退耕户累计享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亿多元,因退耕还林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平均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每年可增收7000元~9000元,全县平均每年新增劳务工资3亿多元。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