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277分享量:0
住宅产业化带来的机遇
和零售市场相比,木门的工程订单往往数额比较大,风格比较统一,尺寸相对一致,从而能够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商品房精装修潮流的推进,房地产工程订单给木门产业带来的机遇正在放大。
在2月21日召开的中国木门产业链大会上,房地产和木门行业的专家、企业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研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所有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里只有房子是买回来不能马上使用,需要装修改造几个月才能入住的。而住宅产业化就是要打破这一传统模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汽车在零部件生产厂之后到生产厂组装,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全装修的方式,让消费者买到一个成品住宅,这正是国家倡导住宅产业化的方向。
文林峰介绍,从当前住宅产业化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仍将向更健康更有序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国很多城市、省市出台了促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和奖励政策,推进产业化的试点工作也在全国迅速地引起了示范推动的作用。另外,房地产企业越来越重视,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积极寻找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住宅产业化进程。
文林峰透露,2006年起建设部设立住宅产业化基地,旨在培育和发展一批符合住宅产业现代化要求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国各行业已经有20多家企业成为住宅产业化基地,但其中还没有一家木门企业。
亟待“标准”引领转型
对于中国木门产业而言,标准化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业内企业的千呼万唤并没有阻止“国标”持续多年的难产。目前我国专门适用于木门行业的国家标准仍在缺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木门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步伐,同时也影响了木门产业和工程项目对接的进程。
在文林峰看来,“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目前在全球实施住宅产业化最好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政府和行业制定的严格标准。
推动我国木门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尚需政府、行业协会和各企业继续努力。
除了标准以外,各木门企业自身也应当借此住宅产业化的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表示,木门企业应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转变营销方式,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
对行业监管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而言,文林峰认为,应建立建材产品的终身责任制,如建立优良部品库、采用信息码的记录、建立装修建材保险机制等,从机制上为木门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合作提供安全保障。
“房”与“门”要同舟共济
工程单占压资金多、收取尾款难、回收资金紧张,严重影响加工生产队伍的稳步建设……虽然工程订单充满零售业不能比拟的种种诱惑,但对于一些以做零售为主的木门企业来说,工程单所面临的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
北京TATA木门董事长吴晨曦直言,零售都是100%先付款,相比之下,工程单资金占压战线长,风险较大,企业不敢轻举妄动。很多木门企业也表示出和吴晨曦同样的担忧。
而在远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招标采购办公室经理裴承建看来,木门企业担心的问题也同样是房地产企业不愿意出现的局面,因为拖欠资金、工程进程延误等问题也同样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损失。裴承建介绍,房地产企业在选择木门品牌时,是根据木门企业零售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进行选择,同时,所采购的建材品牌都要呈现给业主。双方从合作之日起就是利益共同体,只要双方都提高专业水准,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合作伙伴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取得共赢。
唯诚企业集团董事长马洪伟分享了做工程项目的经验。马洪伟说,工程木门与零售木门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零售木门是依靠网络、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向老百姓销售,所售的是本公司的同质产品;工程木门因为有独立的装饰设计,对工程的配套和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比较高,所以工程单需要通过公司强大的技术部门设计,最终赢得客户的满意。
工程单数量大,看似充满诱惑,但并不是所有的订单都无条件接受。马洪伟就表示,有3种情况的工程订单是必须拒绝的:压价太低的工程不接,信誉不好的不接,没有预付款的不接,这样才能保存实力做条件好的工程。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门委员会主任吴盛富认为,加大和工程项目对接的步伐是木门(木门行情报价,木门厂商名录)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对于木门企业而言,应根据自身发展实力量力而行,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吴盛富建议,木门企业应加强和房地产企业的沟通,创建有利于双方长久持续合作的共赢模式,政府和协会等相关部门也应通过政策体制的完善促进木门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完美“联姻”。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