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669分享量:0
正是有了这个处理区,让人多地少、林业资源匮乏的莆田造就出无木生财的奇迹。
全国海港首个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区
昨日上午,一批从美国阿拉斯加进口的杉木抵达秀屿港。表层检疫、卸货、溴甲烷熏蒸处理……经过一系列流程后,这批杉木将运往生产企业。
面对如今的井然有序,你可能想象不到,莆田的木材产业差点就“死掉了”。原来,莆田有近16万木业从业者,但由于当地林业资源匮乏,木业原料大多要从国外进口。根据我国规定,所有进口带皮原木都需在境外实施除害处理后方可入境,以防止有害生物随木材传入。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木增速显著,其中相当部分来自美国阿拉斯加。但因气候原因,阿拉斯加对原木的除害处理达不到我国的基本要求,只能到日本、韩国等第三方国家进行处理,再转运入境。”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而且费用高昂,企业是难以长期承受的。
要严把国门,更要发展经济。一个大胆又务实的构想——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在福建局以及莆田检验检疫局里酝酿着。随后,由福建局向省市政府及国家质检总局报批,在莆田秀屿港建立全国海港首个“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及协调沟通,从2004年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到2005年10月,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神速般开展可行调研、设计、建设和验收,并于当年11月投入使用。此后,福建局又积极推动莆田口岸先后成为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BC省原木输华唯一指定口岸。
连续14个昼夜为木材检疫除害
在海港设立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是国内首例,其建设模式和配套检验检疫设施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系统内也没有可以参考的运作样本。如何确保检疫“安全、有效、环保”,成了处理区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这就不得不提到2009年的一次“特殊作业”,让检验检疫部门服务莆田木材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为确保检疫工作规范和口岸安全,保障木洽会顺利召开,莆田检验检疫局连夜加班,迅速补办第二船报备核准手续,同时优化熏蒸除害处理方案,提高熏蒸处理速度,加快卸货和堆垛作业速度。从4月24日第一船原木靠泊开始,检验检疫部门不分昼夜,连续奋战14天,到5月7日晨,完成所有原木装卸、检疫及除害处理工作。
此次作业改写了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多项纪录:平均日卸货量3700多立方米,达到同一径级原木的最高日卸货量;熏蒸除害处理和装卸工作几乎同步,达到熏蒸日处理效率的最高点;历时最短,两船检验检疫、接卸监管及除害处理共用12.5天,是往常时间的一半;等等。
木材产业集群已成为莆田特色
莆田的特色民营经济之一,就是木材经营。2011年,莆田市木材规模以上企业206家,产值超过166亿元,就业人员近2.29万,是我省经济的一个亮点。然而在2005年,莆田市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业只有10家,从业人员不足1500人,产值仅4.5亿元。
优化除害技术、构建科学监管体系、筹建国家级林木检验检疫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福建局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莆田进口木材呈几何式增长,2011年进口量达到22.1万立方米。如今,秀屿港已然成为我国木材进口集散地,莆田也形成了以木材加工示范区、古典家具工业及木浆纸一体化基地为主的产业集群,无木生财已不是神话。
如今,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今年4月16日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据了解,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后,处理区日熏蒸处理能力将由4000立方米/天提高到6000立方米/天,一条满载原木船滞港时间将由8天缩短到5天。同时,也将进一步发挥项目集聚和带动作用,加快促进福建木材、木材制品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