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247分享量:0
村党支部书记于文卿正和镇里的干部地指挥新开工的园区大路。今年4月份,为扩大木材加工规模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于楼村规划800亩林地作为村办工业园区,没成想刚规划好园区,路还没有铺,一个个企业就前来报名,只能容40家的工业园区,却报名了50家,小村的园区成了香饽饽,投资商王传友信心百倍地说:“大家看中的就是于楼这块在全国出名的金子招牌,生产的模板座在家里销!”
于楼村现有各类胶合板企业160余家,形成了从杨木树枝、下脚料裁边、锯末都能加工成刨花板的循环产业链,每年上缴国家利税超过1200万元。
说起创业之处,于文卿感慨万千。1997年,他带领村委几个年轻人到临沂考察学习,看到一个个木材加工老板骑着摩托车,腰里挂着BP机,眼馋的不得了,回来后大家发着狠要脱贫致富。就是当初5个筹资了11万元开办起杨木璇皮项目(杨木单板行情报价,杨木单板厂商名录),引来了今天木材加工的遍地开花。
“1998年,邢台一位采购商开来一辆桑塔纳轿车,引得全村老少都去看新鲜,现在我们村里有200多辆轿车了,超过五十万元的就不下20辆!”四达木业总经理于法杰笑着说。 (中国木业信息网专题策划)
“从简单的杨木璇皮,到压皮、三合板制作,再到建筑模板、细木工板、高档家具专用板生产,于楼村短短的10年时间,就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规模效应,形成了循环经济链,全国各地都有我们于楼村的板材!”村民王爱春自豪地说,他成了村里最大的经销商,在广东东莞、内蒙齐齐哈尔都建起了板材批发市场。
现在,于文卿走在大街上越来越认识的人少了,来于楼村打工的外地人口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比本村人口还多。
腾挪闲散土地,建设新农村,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势在必行!镇党委书记刁兆存一语道破该村发展瓶颈。
目前,于楼新农村规划已初步形成。“我们准备一年后开工,两年后建成,三年后村民全部入住,届时,于楼村将成为3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的园区,我们于楼一定能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板材生产专业村!”于文卿充满了自信。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