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新闻观察 资讯详情
家具企业西迁背后 转移与转型的生死抉择
2011-08-25 05:00:06 阅读 2267次 分享 0次
    近日,有媒体文章指出,随着家具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多重成本上涨的重压之下,一些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家具企业有在江西、湖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进行考察,积极寻求更优质的生产基地。

    不可否认,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上游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还有物流货运成本增加、环保监管严、用工荒、厂房土地优势不再、出口下滑严重、资金存在缺口等因素,给许多家具企业带来了痛苦。东部沿海地区频繁出现的错峰用电等“电荒”现象及相对偏高的电价,也是许多家具企业考虑外迁(或重心转移)的因素之一。

    家具企业也有认识到了,如果不适时转变发展道路,将使自身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痛苦也许会持续更长时间。于是,家具企业去中西部区域多地考察的现象也随之发生,主动寻求多种可行性出路。

    吸引力“法则”

    而中西部地区正在积极完善建设家具产业园区,不仅成为吸引外地家具厂“掘金地”,也扮演了当地对外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砝码的角色。

    2006年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准成府发(2005年52号)文件建设成都家具产业园。而经过多年的累计和发展,凭借成都在地域、交通、能源、政策等许多方面的优势,总规划占地9000亩的成都家具产业园,让成都已经成为与广东乐从、江苏蠡口、河北香河齐名的中国四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综合实力仅次于广东乐从。

    2010年10月,坐落于湖北潜江的华中家具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华中家具产业园是湖北省和潜江市“十二五”重点工程,总规划面积10000余亩,规划总投资100亿元,拟分三期建设。2010年3月,华中家具工业园项目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

    “东部企业向中西部的转移,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欢迎。包括成都、西安、武汉、昆明、重庆在内的中西部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有针对性的招商方案,”该媒体文章这样分析。

    诸多观点认为,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中西部地方政府为家具企业提供了包括土地、税收、基础设施、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

    其实,产业向西发生转移的,不仅仅是家具产业,还有诸如电子、纺服、鞋等等。他们看中的,是中西部城市的兴起,当地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中西部二、三线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

    西迁转移又能如何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是否进行西迁转移,抉择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成本的权衡。我国当前家具企业的“软肋”不是生产基地所处的位置,而是“软实力”,这才是问题的出发点和核心。笔者也再次重申,家具企业陆续谋求西迁,其实质就是家具产业的整合与升级。

    回到话题。如果是家具业大企业迁转,由于他们在规模和资金上有较大的优势,管理与运营相对完善,整合能力强,能促进当地更多的就业与税收,更受当地政府欢迎;如果是中小企业,若仅仅是贪图“硬环境”带来的低成本,到头来很有可能“折腾”得头破血流。

    家具制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如果仅仅是依靠外部给予的一些“优惠”去降低成本,而不是把企业做扎实,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如增加品牌价值、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生产线、加大营销创新,纵然西进转移了,也不一定就能保证足够利润,反而成了“冒进主义”。

    而且,即便是西迁成功,适应环境,产生效益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中西部与东部区域之间差距会越来小,优势不一定就能保持长久。况且,大家都去了,凑一块了,竞争势必也非常激烈。这从长远看来,坚守“突破”与转移“求生”又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根本上来讲,家具企业要做的不是转移,而是转型;练好内功,积极寻求走品牌化、精细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做好定位,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迁去吧。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新闻观察

家具企业西迁背后 转移与转型的生死抉择
0收藏0评论
2011-08-25 05:00:06  

阅读量:2267分享量:0

    近日,有媒体文章指出,随着家具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多重成本上涨的重压之下,一些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家具企业有在江西、湖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进行考察,积极寻求更优质的生产基地。

    不可否认,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上游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还有物流货运成本增加、环保监管严、用工荒、厂房土地优势不再、出口下滑严重、资金存在缺口等因素,给许多家具企业带来了痛苦。东部沿海地区频繁出现的错峰用电等“电荒”现象及相对偏高的电价,也是许多家具企业考虑外迁(或重心转移)的因素之一。

    家具企业也有认识到了,如果不适时转变发展道路,将使自身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痛苦也许会持续更长时间。于是,家具企业去中西部区域多地考察的现象也随之发生,主动寻求多种可行性出路。

    吸引力“法则”

    而中西部地区正在积极完善建设家具产业园区,不仅成为吸引外地家具厂“掘金地”,也扮演了当地对外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砝码的角色。

    2006年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准成府发(2005年52号)文件建设成都家具产业园。而经过多年的累计和发展,凭借成都在地域、交通、能源、政策等许多方面的优势,总规划占地9000亩的成都家具产业园,让成都已经成为与广东乐从、江苏蠡口、河北香河齐名的中国四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综合实力仅次于广东乐从。

    2010年10月,坐落于湖北潜江的华中家具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华中家具产业园是湖北省和潜江市“十二五”重点工程,总规划面积10000余亩,规划总投资100亿元,拟分三期建设。2010年3月,华中家具工业园项目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

    “东部企业向中西部的转移,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欢迎。包括成都、西安、武汉、昆明、重庆在内的中西部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有针对性的招商方案,”该媒体文章这样分析。

    诸多观点认为,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中西部地方政府为家具企业提供了包括土地、税收、基础设施、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

    其实,产业向西发生转移的,不仅仅是家具产业,还有诸如电子、纺服、鞋等等。他们看中的,是中西部城市的兴起,当地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中西部二、三线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

    西迁转移又能如何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是否进行西迁转移,抉择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成本的权衡。我国当前家具企业的“软肋”不是生产基地所处的位置,而是“软实力”,这才是问题的出发点和核心。笔者也再次重申,家具企业陆续谋求西迁,其实质就是家具产业的整合与升级。

    回到话题。如果是家具业大企业迁转,由于他们在规模和资金上有较大的优势,管理与运营相对完善,整合能力强,能促进当地更多的就业与税收,更受当地政府欢迎;如果是中小企业,若仅仅是贪图“硬环境”带来的低成本,到头来很有可能“折腾”得头破血流。

    家具制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如果仅仅是依靠外部给予的一些“优惠”去降低成本,而不是把企业做扎实,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如增加品牌价值、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生产线、加大营销创新,纵然西进转移了,也不一定就能保证足够利润,反而成了“冒进主义”。

    而且,即便是西迁成功,适应环境,产生效益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中西部与东部区域之间差距会越来小,优势不一定就能保持长久。况且,大家都去了,凑一块了,竞争势必也非常激烈。这从长远看来,坚守“突破”与转移“求生”又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根本上来讲,家具企业要做的不是转移,而是转型;练好内功,积极寻求走品牌化、精细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做好定位,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迁去吧。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