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成亚洲最大桉树“基因银行”
0收藏0评论
2003-03-17 07:00:00
阅读量:2116分享量:0
生长快、产量高的桉树正成为原料短缺的中国造纸业一个新选择。在对澳大利亚桉树进行品种改良之后,中国最近在广西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银行”。
存放在这个“基因银行”里的桉树新品种被统称为“速生桉”。速生桉一般只需要6年就可成材砍伐,每公顷年产木材60立方米以上。而普通的树种需要10多年才能成材。
利用速生桉造纸,中国可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仍可以利用人工林满足造纸工业对纸浆的高速增长的需求。
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五分之一的中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的生态保护工程,禁止对天然林进行商业砍伐。然而,近年来中国造纸工业对纸浆的需求却呈高速增长之势。对林业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尖锐的矛盾。桉树“基因银行”的建立,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
中国桉树专家、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项东云说:“从1982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澳大利亚桉树174个树种的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成了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桉树基因库。它包括100多个树种和900多个无性系。”
截至目前,这个“基因银行”已经向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辐射造林30多万公顷,新增90多亿元的产值。
桉树和杨树、松树是世界三大速生材树种,其中桉树适合在中国南方种植。桉树于1890年由意大利人引入中国,当时是送给清朝慈禧太后的。桉树在引入中国后,一直作为观赏树栽培。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桉树才开始在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但因缺乏良种良法,桉树年平均生长量不足每公顷4.5立方米。
由于中国速生材的推广技术已经成熟,桉树在中国造纸业和林业中正担当新“生力军”的角色。最近,广西推出了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政策,鼓励外资和国内资本以独资、合资或其他方式投资营造速生桉,计划到2005年,新建成速生丰产的桉木林66万公顷。
世界造纸业巨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不久前与广西高峰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首期合作项目将建设60万吨林浆、60万吨纸浆、营造20万公顷速生丰产桉木林的造林基地。
印尼某集团最近在广西钦州市动工兴建亚洲最大的速生桉育苗场。这个育苗场总投资4300多万元,占地69公顷,设计年育苗1.5亿株,可供应6万多公顷的造林种苗,这个项目计划于2003年底竣工。
由于木浆短缺,2001年,中国共进口了490万吨木浆,比上年增长46.6%。随着速生桉的推广,投资者有望从桉树“基因银行”里提取丰厚的“利息”。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