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造福广西革命老区
0收藏0评论
2005-01-19 07:00:00
阅读量:1385分享量:0
广西百色起义的腹地凤山、东兰、巴马3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大会战,利用2年时间,投资21亿多元,重点解决3个县的基础设施问题,其中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占整个大会战项目的80%。
经过一年多奋战,3个县完成退耕还林28.5万亩,涉及5.4万多个农户,3个县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1.95个百分点,每年减少水土流失5万多吨。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使60多万老区群众直接受益,年人均增加收入150元。
退耕还林,增绿又增收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凤山县八角林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油茶、核桃也分别发展到了22万亩和5.8万亩。巴马的油茶增至30万亩。东兰的板栗发展到22万亩,喜树发展6万多亩。3县个丰富的林果和林木资源,吸引来自广东、福建、安徽、江苏、香港等地的众多商家前来发展林产加工业。安徽一家企业集团看好东兰县板栗,投资7600万元对板栗进行深加工。福建的一商家看好凤山县的林木资源,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的细木工板厂。如今,3个县都形成了一批有基地支撑的林业龙头企业。
目前,东兰县已形成以现代中药产业和板栗产业为支柱的县域经济。巴马县则发展以油茶为主的县域经济。凤山县正在壮大以八角、核桃等为重点的县域经济。2004年,3个县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21%、27%。
建设沼气池,治理石漠化
"以前如果下大雨,我们可犯愁了:一愁山上的庄稼被冲,二愁家里没柴烧。现在山上的坡地全部种上了树,不怕雨水冲;家中建起沼气池,不愁没柴烧了。"
凤山县长峒村农民王金兰谈起退耕还林带来的变化高兴地说。
到2004年底,凤山、东兰、巴马3县已完成6万座沼气池建设任务。沼气池建设,使农民不用上山砍柴,光秃秃的山岭有了绿色,为石漠化治理找到了有效途径。凤山、东兰、巴马3个县石漠化严重,被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生存"。近年来,3个县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而且给下游的多座大型水电站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据测算,6万座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2400万立方米;可产高效有机肥180万吨,沼液、沼渣用于种植可增收12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