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木材市场长期供求失调的原因(一)
0收藏0评论
2000-08-25 06:00:00
阅读量:1930分享量:0
近几年来,我国木材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地位难动的局面。特别是1998年我国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大量进口材涌进国内,造成市场销售不畅,产品严重积压,无论给国家或是商家企业,都带来了巨大损失。痛定思痛,国内木材市场一方面不断受资源日益减少的困扰,另一方面却显示供求失衡的恶果,此种原因究竟在哪里?
一、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木材到底有多少。从国家林业部门每年商品木材计划的数量来看,实施天保工程前在5500至5800万立方米之间,1998年以后则逐渐下降到5000万立方米,今年进入到流通领域的木材量约为4700万立方米,数字显示呈较大幅度的递减之势。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据了解,1994至1998年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年森林采伐都大大超过国家林业部门规定的采伐限额,其中黑龙江、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超采伐限额600万立方米以上。天保工程启动至今,我国违法运输和经营加工木材的现象屡禁不止,加之木材流通领域管理秩序混乱,每年都有大量超采伐限额的木材涌进市场。造成的恶果是,不仅在数量上充斥了社会库存,而且因为有多数木材在品种或是径级等方面不合乎需求标准,使得结构矛盾愈加突出。
摘自《中国木材市场信息报告》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