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137分享量:0
项目启动一年来,进行了多次论证和实地考察,最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越西、甘洛、美姑、雷波等五个县及申果庄、麻咪泽、马鞍山等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确定了63个造林地块,覆盖4328公顷植被已退化的山区土地。
与一般企业的植树造林的公益活动有所不同,这个由瑞士制药企业诺华集团和四川省林业厅、大渡河造林局以及环保NGO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共同推进的项目,所种植的是碳汇林,而且还兼顾了社区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要求。
“之所以选择四川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四川也有过碳汇造林的成功经验。”诺华HES(健康、环境和安全)负责人凯斯表示。早在2005年,四川就启动了首个碳汇造林项目“川西北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项目”,成功注册了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以在国际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而诺华方面表示,川西南此项目也将在时机成熟时申请为CDM项目。
整个项目的造林面积4328公顷,相当于6000多个足球场或者6个西湖,目标是种植1000多万棵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将用来抵消诺华在其他地方产生的碳足迹。30年内,这片森林将吸收二氧化碳120万吨,相当于4万辆小汽车一年的排放。
凉山处在横断山区的边缘,地表岩层破碎,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因为长期开垦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造林可以帮助这里很好地恢复原生植被,减缓雨水冲刷速度,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的危险,保护村庄和庄稼。
社区居民受益之处还有碳汇林的分成。此次项目将涉及昭觉县比尔乡的6个行政村,碳汇受益将惠及村民。在造林阶段,当地村民也会参与进来,可以接受到林地保护、造林、森林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森林管理和经营等活动获得短期或长期的就业机会。长远来看,林下作物的种植如间伐的木材、中药材、浆果、蘑菇、蜂蜜等,也会带来当地社区收入的增加。
“这个项目尤其注重生物多样性。”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张醒生表示。他注意到,昭觉县的这块山地,五六十年前飞播的树种马尾松下,已经有生物多样性恢复的迹象。相比飞播造林,人工造林更加注意树种本身的多样性———如果只是大规模飞播排他性的树种,对其他树种和植被将会是灾难性的。川西南碳汇项目栽植的树木都会是当地树种,如水杉、华山松、檀木等,有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特别碳汇林的造林土地有44%位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有利于重建大熊猫和其他珍惜动植物栖息地。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