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其他杂文 资讯详情
弯曲的柞木刨光材回窖处理实验
1999-07-15 06:00:00 阅读 2647次 分享 0次
使用国产干燥设备的板材,刨光时或刨光后常产生弯曲现象,造成产品降等。生产厂家对这些弯曲的刨光材通常是将长材截成短材,这样既降低了木材的使用价值,也降低了木材的售价,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这种办法显然是出于不得已的下策。1997年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制材厂在厚度30mm的柞木刨光材质量验收中挑出一批因弯曲过大而不合格的刨光材。笔者初步分析了造成刨光材弯曲的原因,提出了回窖处理的方案并指导回窖处理试验。通过试验,改进干燥工艺,提高操作技能,减少干燥的剩余应力,避免在刨光时或刨光后产生弯曲,这是本次试验的最终目的。现将此次试验过程和结果简介如下,供供行探讨。 1、 试验条件 1.1干燥设备 CLZ型侧风干燥窖,设计能力50立方米,砖墙壳体内衬铝板,1993年建窖,密封性和保温性尚好。风速范围为0.2--3.9m/s,自材车底部起,在材堆高度方向1.2—2.4米范围风速明显低,均在1 m/s以下。加热阀和喷蒸阀有不同程度的蒸汽泄漏现象。手动控制。 1.2试验材料 柞木刨光板材,厚30mm,长2000mm,顺弯最大处大于8mm,干燥均匀度(8±4.2)%,应力偏差2.5%-5%。 2、 回窖处理试验过程 2.1装窖 使用厚25mm,宽30mm,长2000mm的落叶松隔条,隔条间距0.5m,材堆两侧隔条伸出量为3--5cm。堆垛时,把刨光材凹面朝下,材堆顶部放置断面尺寸为80mm X 100mm落叶松方材,方材上面再平行放置两列钢轨。材堆侧面与侧墙间距保持80cm,材堆与顶棚、端墙间设置挡风板以提高气流速度的均匀性。 2.2回窖处理 启动干燥窖后,当干球温度达到50 ℃、湿球温度40℃时开始喷蒸。至干球温度上升到70℃,湿球温度上升到67℃后保持3h。因干、湿球温度差变大,降温到干球温度60℃后再次喷蒸,使干球温度再达到70℃,湿球温度再达到67℃。如此反复处理,维持时间共计17h。降温后从窖内不同部位抽出的应力检验板测定应力试片状态良好后,结束回窖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试验材出窖后在气干棚中放置两天,从不同材堆中抽出50块刨光材,按国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除材堆顶部三层刨光材外,顺弯最大弯曲拱高均小于2mm,干燥均匀度为(8±2.5)%,应力偏差小于1.3%。 通过本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柞木刨光材顺弯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材内仍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其原因一是CLZ型侧风干燥窖内风速不均导致了干燥不均匀(见朱政贤,木材干燥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100—101),虽然置于材堆端部的含水率检验板已达到了所要求的最终含水率,然而处于材堆低风速区域的部分板材最终含水率仍较高,因而板材最终含水率不均匀是残余应力存在的必要条件。建议在采用CLZ型侧风干燥窖干燥难干材时,应力解除处理之前先进行平衡处理。二是加热阀关闭后仍有蒸汽进入加热器,所以应力解除处理所需的干燥介质条件和时间,影响应力解除处理效果,三是CLZ型侧风干燥窖因采用手动控制,含水率和应力检验板只能放在材堆外部,因而检验板只能代表材堆外部板材的含水率和应力情况,材堆内部板材含水率和应力情况则无法检测和估断,因而就不能准确确定平衡处理和应力解除处理的时间和强度,这样要消除干燥材的残余应力就有相当难度,采用常规干燥工艺时更是如此。建议在CLZ型侧风干燥窖中安装PK系统(含水率和湿度自动显示装置)。 2) 在加热阀门泄漏不严重(能够维持已定的干湿球温度差3h以上)的情况下,对已经造成弯曲的刨光材,可采用回窖处理,不失为一种消除刨光材内残余应力的补救措施。回窖处理宜采用下列参数:干球温度比干燥阶段最高干球温度高10℃,平衡含水率提高2.2%(达到14.7%),维持时间17h。 3)本试验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探求造成弯曲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根据这次回窖试验结果,在采用CLZ型侧风干燥窖难干材时,在干燥结束前先在窖中进行平衡处理,然后进行应力解除处理使干燥材在刨光时和刨光后不产生明显的弯曲。平衡处理条件是干球温度60℃,平衡含水率8%,平衡处理时间可采用1.1—0.9h/mm;应力解除处理条件是干球温度60℃,平衡含水率12.5%,时间可采用0.4—0.6h/mm。 李成元 摘自《木材工业》1999年7月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其他杂文

弯曲的柞木刨光材回窖处理实验
0收藏0评论
1999-07-15 06:00:00  

阅读量:2647分享量:0

使用国产干燥设备的板材,刨光时或刨光后常产生弯曲现象,造成产品降等。生产厂家对这些弯曲的刨光材通常是将长材截成短材,这样既降低了木材的使用价值,也降低了木材的售价,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这种办法显然是出于不得已的下策。1997年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制材厂在厚度30mm的柞木刨光材质量验收中挑出一批因弯曲过大而不合格的刨光材。笔者初步分析了造成刨光材弯曲的原因,提出了回窖处理的方案并指导回窖处理试验。通过试验,改进干燥工艺,提高操作技能,减少干燥的剩余应力,避免在刨光时或刨光后产生弯曲,这是本次试验的最终目的。现将此次试验过程和结果简介如下,供供行探讨。 1、 试验条件 1.1干燥设备 CLZ型侧风干燥窖,设计能力50立方米,砖墙壳体内衬铝板,1993年建窖,密封性和保温性尚好。风速范围为0.2--3.9m/s,自材车底部起,在材堆高度方向1.2—2.4米范围风速明显低,均在1 m/s以下。加热阀和喷蒸阀有不同程度的蒸汽泄漏现象。手动控制。 1.2试验材料 柞木刨光板材,厚30mm,长2000mm,顺弯最大处大于8mm,干燥均匀度(8±4.2)%,应力偏差2.5%-5%。 2、 回窖处理试验过程 2.1装窖 使用厚25mm,宽30mm,长2000mm的落叶松隔条,隔条间距0.5m,材堆两侧隔条伸出量为3--5cm。堆垛时,把刨光材凹面朝下,材堆顶部放置断面尺寸为80mm X 100mm落叶松方材,方材上面再平行放置两列钢轨。材堆侧面与侧墙间距保持80cm,材堆与顶棚、端墙间设置挡风板以提高气流速度的均匀性。 2.2回窖处理 启动干燥窖后,当干球温度达到50 ℃、湿球温度40℃时开始喷蒸。至干球温度上升到70℃,湿球温度上升到67℃后保持3h。因干、湿球温度差变大,降温到干球温度60℃后再次喷蒸,使干球温度再达到70℃,湿球温度再达到67℃。如此反复处理,维持时间共计17h。降温后从窖内不同部位抽出的应力检验板测定应力试片状态良好后,结束回窖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试验材出窖后在气干棚中放置两天,从不同材堆中抽出50块刨光材,按国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除材堆顶部三层刨光材外,顺弯最大弯曲拱高均小于2mm,干燥均匀度为(8±2.5)%,应力偏差小于1.3%。 通过本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柞木刨光材顺弯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材内仍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其原因一是CLZ型侧风干燥窖内风速不均导致了干燥不均匀(见朱政贤,木材干燥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100—101),虽然置于材堆端部的含水率检验板已达到了所要求的最终含水率,然而处于材堆低风速区域的部分板材最终含水率仍较高,因而板材最终含水率不均匀是残余应力存在的必要条件。建议在采用CLZ型侧风干燥窖干燥难干材时,应力解除处理之前先进行平衡处理。二是加热阀关闭后仍有蒸汽进入加热器,所以应力解除处理所需的干燥介质条件和时间,影响应力解除处理效果,三是CLZ型侧风干燥窖因采用手动控制,含水率和应力检验板只能放在材堆外部,因而检验板只能代表材堆外部板材的含水率和应力情况,材堆内部板材含水率和应力情况则无法检测和估断,因而就不能准确确定平衡处理和应力解除处理的时间和强度,这样要消除干燥材的残余应力就有相当难度,采用常规干燥工艺时更是如此。建议在CLZ型侧风干燥窖中安装PK系统(含水率和湿度自动显示装置)。 2) 在加热阀门泄漏不严重(能够维持已定的干湿球温度差3h以上)的情况下,对已经造成弯曲的刨光材,可采用回窖处理,不失为一种消除刨光材内残余应力的补救措施。回窖处理宜采用下列参数:干球温度比干燥阶段最高干球温度高10℃,平衡含水率提高2.2%(达到14.7%),维持时间17h。 3)本试验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探求造成弯曲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根据这次回窖试验结果,在采用CLZ型侧风干燥窖难干材时,在干燥结束前先在窖中进行平衡处理,然后进行应力解除处理使干燥材在刨光时和刨光后不产生明显的弯曲。平衡处理条件是干球温度60℃,平衡含水率8%,平衡处理时间可采用1.1—0.9h/mm;应力解除处理条件是干球温度60℃,平衡含水率12.5%,时间可采用0.4—0.6h/mm。 李成元 摘自《木材工业》1999年7月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