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资讯详情
以木代草:中国纸业的下一步
2004-07-20 06:00:00 阅读 1837次 分享 0次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2004年的第30号公告,决定对从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新闻纸进口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这标志着我国自1997年起实行的新闻纸反倾销措施将延续至2009年,中国纸业由此再次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良机。 记者日前从中国造纸行业协会得知,从1998年起,中国造纸工业的年产量就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能增长更是超过80%,同时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但伴随着高速增长的,却是国内纸业污染治理水平和公众认可程度的“双下降”。专家预言:能否找到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成为决定中国纸业未来之路的关键。 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其总部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是当地的绝对支柱企业。寿光市财政收入的40%来自晨鸣纸业,最高时曾达到过60%,当地人语:“能在晨鸣上班都得托‘关系’”。然而,《证券市场周刊》近期的文章《晨鸣纸业:50公里外另辟“污”径》,由于披露晨鸣纸业涉嫌转移排水口、遮掩污染环境的事实,而将这家资产总额达102亿元的上市公司再次推到了污染环境的风口浪尖。“晨鸣事件”一经报道,人们纷纷表示惊讶:一家如此大规模的造纸企业,在治污方面竟也如此马虎敷衍。 长期以来,造纸业在人们印象中,就一直背负着“严重污染环境”的恶名,只不过大多数在前面都要加个“小”字——“小造纸”。所谓“小造纸”,一般是指年产量1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这些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在其鼎盛时期全国竟有一万多家,而现在,“小造纸”的数量虽有所回落,但仍在全国3500多家造纸企业中占有90%以上的席位。 在关于江河污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小造纸”与“小化工”、“小皮革”等“几小”一起,成为了曝光次数最为频繁的词语。在人们心目中,“小造纸”成了污染环境的“主力军”。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冤枉“小造纸”。由于工艺相对简单,而且投资少原料足,市场大见效快,“小造纸”很容易就能成为地方的利税大户。但也正是由于其工艺简单、设备落后,再加之缺乏污水治理设备,含有高浓度化学污染物的污水往往从“小造纸”的后门直接排入了当地河流湖泊,“小造纸”也因此而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据调查,大多数中小纸厂排放的污水,其COD(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指标一般都超出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仅河南300多家造纸企业的年废水排放量就占到了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4.5%。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纸张都是出自中小造纸厂,因此有人称,中国的造纸业是“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但此次的“晨鸣事件”却令人们感到迷惑,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造纸企业最终也难以躲避环境污染的指责呢? 草浆纸——造纸污染的罪魁祸首 国内著名的纸业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忠正,在谈到造纸业污染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造纸业,原料结构的状况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之大是其它行业难以相信的。原料结构不仅影响产品品种档次和质量,还影响着企业的建设规模、装备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劳动生产率。” 据了解,当今中国纸业的主要污染源是草类制浆和漂白工程中排放的废液,特别是以草类为原料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草浆黑液污染性最强,如今草浆黑液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首犯。然而目前业内公认,草浆黑液的处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解决,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造纸企业在这方面更有欠缺。可以说,以草浆为原料的中小造纸厂,生产即代表着污染。 历史上中国纸业政策的“草木之争”,造成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草浆作为造纸原料。虽然草浆在我国纸业原料结构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2003年仍占到了49%。这些使用草浆的纸厂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等平原地区,由于林木缺乏,使用草浆几乎成为了唯一选择,而污水对环境的损害也几乎成为了这种选择的唯一结果。 此外,由于草类纤维原料运输半径比木材小,因而草浆厂的规模都不可能很大,其技术装备水平相对于大规模的木浆生产相差了几十年。这也正是造成我国“小造纸”遍地、“大造纸”难觅的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最大的草浆生产线年产也只有10万吨,而绝大多数草浆生产线的年产规模则只有1万到3万吨,而草浆厂的污染治理水平与其规模有很大关系。 近10年来,我国的纸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一样增长很快,从1990年的1443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4200万吨,增长了2.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96%,并从2001年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纸国,也是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虽然草浆纸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但其总量却依然是在逐渐增加的。据2002年中国环境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纸业的排水量为35.3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总排水量的18.2%,COD排放量287.7万吨,依然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8%。 另外,草浆纸在制作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由于目前中国纸业正在向部分地区集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的格局,这就易形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缺水的北方地区。例如山东,造纸工业用水约占全省的47%,2003年耗水为4.3亿立方米。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344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山东造纸业要持续发展,制约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 以木代草才是出路 目前在世界上,木材占造纸原料的93%以上。现在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芬兰等,几乎全部用木材纤维造纸。之所以广泛采用木材造纸,正是因为木材更适合现代造纸工业对生产规模、技术要求、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 在造纸工业的历史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存在造纸原料“草木之争”的经历,然而最终,人们还是确定木材更适合现代造纸工业的原料。 李忠正认为,选择木材作为造纸原料,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品质,而且在控制治理污染方面目前也有成熟的工艺。同时,用木材作为原料也可以促使产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李忠正进一步指出,纸业已成为世界木材的最大用户。据统计,造纸用材为世界工业用材的27%,每年消耗7亿至8亿立方米,需要砍伐几千万公顷林地。许多年前,有人曾担心纸业是否会成为破坏全球生态系统的罪魁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以木代草:中国纸业的下一步
0收藏0评论
2004-07-20 06:00:00  

阅读量:1837分享量:0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2004年的第30号公告,决定对从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新闻纸进口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这标志着我国自1997年起实行的新闻纸反倾销措施将延续至2009年,中国纸业由此再次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良机。 记者日前从中国造纸行业协会得知,从1998年起,中国造纸工业的年产量就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能增长更是超过80%,同时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但伴随着高速增长的,却是国内纸业污染治理水平和公众认可程度的“双下降”。专家预言:能否找到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成为决定中国纸业未来之路的关键。 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其总部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是当地的绝对支柱企业。寿光市财政收入的40%来自晨鸣纸业,最高时曾达到过60%,当地人语:“能在晨鸣上班都得托‘关系’”。然而,《证券市场周刊》近期的文章《晨鸣纸业:50公里外另辟“污”径》,由于披露晨鸣纸业涉嫌转移排水口、遮掩污染环境的事实,而将这家资产总额达102亿元的上市公司再次推到了污染环境的风口浪尖。“晨鸣事件”一经报道,人们纷纷表示惊讶:一家如此大规模的造纸企业,在治污方面竟也如此马虎敷衍。 长期以来,造纸业在人们印象中,就一直背负着“严重污染环境”的恶名,只不过大多数在前面都要加个“小”字——“小造纸”。所谓“小造纸”,一般是指年产量1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这些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在其鼎盛时期全国竟有一万多家,而现在,“小造纸”的数量虽有所回落,但仍在全国3500多家造纸企业中占有90%以上的席位。 在关于江河污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小造纸”与“小化工”、“小皮革”等“几小”一起,成为了曝光次数最为频繁的词语。在人们心目中,“小造纸”成了污染环境的“主力军”。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冤枉“小造纸”。由于工艺相对简单,而且投资少原料足,市场大见效快,“小造纸”很容易就能成为地方的利税大户。但也正是由于其工艺简单、设备落后,再加之缺乏污水治理设备,含有高浓度化学污染物的污水往往从“小造纸”的后门直接排入了当地河流湖泊,“小造纸”也因此而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据调查,大多数中小纸厂排放的污水,其COD(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指标一般都超出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仅河南300多家造纸企业的年废水排放量就占到了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4.5%。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纸张都是出自中小造纸厂,因此有人称,中国的造纸业是“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但此次的“晨鸣事件”却令人们感到迷惑,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造纸企业最终也难以躲避环境污染的指责呢? 草浆纸——造纸污染的罪魁祸首 国内著名的纸业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忠正,在谈到造纸业污染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造纸业,原料结构的状况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之大是其它行业难以相信的。原料结构不仅影响产品品种档次和质量,还影响着企业的建设规模、装备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劳动生产率。” 据了解,当今中国纸业的主要污染源是草类制浆和漂白工程中排放的废液,特别是以草类为原料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草浆黑液污染性最强,如今草浆黑液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首犯。然而目前业内公认,草浆黑液的处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解决,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造纸企业在这方面更有欠缺。可以说,以草浆为原料的中小造纸厂,生产即代表着污染。 历史上中国纸业政策的“草木之争”,造成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草浆作为造纸原料。虽然草浆在我国纸业原料结构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2003年仍占到了49%。这些使用草浆的纸厂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等平原地区,由于林木缺乏,使用草浆几乎成为了唯一选择,而污水对环境的损害也几乎成为了这种选择的唯一结果。 此外,由于草类纤维原料运输半径比木材小,因而草浆厂的规模都不可能很大,其技术装备水平相对于大规模的木浆生产相差了几十年。这也正是造成我国“小造纸”遍地、“大造纸”难觅的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最大的草浆生产线年产也只有10万吨,而绝大多数草浆生产线的年产规模则只有1万到3万吨,而草浆厂的污染治理水平与其规模有很大关系。 近10年来,我国的纸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一样增长很快,从1990年的1443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4200万吨,增长了2.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96%,并从2001年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纸国,也是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虽然草浆纸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但其总量却依然是在逐渐增加的。据2002年中国环境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纸业的排水量为35.3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总排水量的18.2%,COD排放量287.7万吨,依然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8%。 另外,草浆纸在制作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由于目前中国纸业正在向部分地区集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的格局,这就易形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缺水的北方地区。例如山东,造纸工业用水约占全省的47%,2003年耗水为4.3亿立方米。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344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山东造纸业要持续发展,制约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 以木代草才是出路 目前在世界上,木材占造纸原料的93%以上。现在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芬兰等,几乎全部用木材纤维造纸。之所以广泛采用木材造纸,正是因为木材更适合现代造纸工业对生产规模、技术要求、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 在造纸工业的历史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存在造纸原料“草木之争”的经历,然而最终,人们还是确定木材更适合现代造纸工业的原料。 李忠正认为,选择木材作为造纸原料,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品质,而且在控制治理污染方面目前也有成熟的工艺。同时,用木材作为原料也可以促使产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李忠正进一步指出,纸业已成为世界木材的最大用户。据统计,造纸用材为世界工业用材的27%,每年消耗7亿至8亿立方米,需要砍伐几千万公顷林地。许多年前,有人曾担心纸业是否会成为破坏全球生态系统的罪魁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