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0收藏0评论
2004-07-29 06:00:00
阅读量:2189分享量:0
经过40年开发建设,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产品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新兴替代产业已迅速崛起并在林区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目前,全区替代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78.6%,林区经济已初步摆脱了“独木”支撑的单一经济格局。
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大兴安岭地区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在主导产业木材产量逐年下调的条件下,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仍以6.5%的速度增长,林区经济和社会保持了均衡、平稳的发展态势。
2003年,大兴安岭林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2.3亿元,比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7年增长34.7%。其中,森林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8.5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5200万元,成为替代产业中的新亮点。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迅猛,全区林产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实木家具、各类木制品、刨花板等200多个品种已覆盖东南亚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国内市场。特色养殖及畜牧业后劲十足,全区特色养殖业年收入达1.1亿元,狐、貂、獭兔、牛、羊、鹿的养殖头数已超过20万只(头)。绿色食品产业一枝独秀,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年产值3.5亿元。北药开发业已实现年产值7800万元,特色农业实现产值11.2亿元,所生产的有机大豆、有机小麦、马铃薯精淀粉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并成为免检产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4.3亿元,成为林区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支力量。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