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资讯详情
青岛家具市场一路走来也将面临转型
2004-08-19 06:00:00 阅读 2051次 分享 0次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青岛市第一个家具市场出现。到了1993年,这个商场的经营面积扩大至6000平方米,其摊位式租赁经营方式显得十分火爆。自后,青岛市的大型家居超市、多层卖场就接二连三地出现。   从2001年始,“家具一条街”在青岛市北区的敦化路形成,大型家居超市也相继开张,而当年号称“大腕”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的“星火家居”,如今也只能“小巫见大巫”了。目前,5万平米的富尔玛商场和一些采用国内外经营方式运作的建材超市(如百安居、家世界、欧倍德、东方家园和好美家等)都附设了上万平方米的家居市场,估计总经营面积已扩大至50万平方米左右,形成一个商场集中、品牌集中、经营规模大型化和品牌文化展示独特的家居消费市场。   然而,近两年待建和竣工的家具市场还在不断地冒出,一些企业的转产和大型建筑改建也转向生产和经营家具。一时间,家居市场“遍地开花”,但“卖场里面静悄悄,价格硝烟雾浓浓”。商家们在哀叹,经营者没了信心,青岛家具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靡现象。   青岛家具市场到底怎么了?商家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一.青岛市的地域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青岛市现有人口715万左右,其中市区241万,其余基本上集中在五个县级城市中。2004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9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9.9元,人均消费支出为4212.82元,分别同比增长9.3%和9.7%,列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的第13位和11位。   近几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都市群的龙头,城市竞争力在不断提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供求呈旺。2003年全市商品房住宅交易面积为697万平方米,交易额为164.76万元。2004年1~5月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3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   二.岛城家居市场需求空间有多大   2003年全市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2363元,2004年1-5月商品房平均成交价为每平方米3498.13元,同比增长7.65%。   据有关方面披露,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开发竣工销售量远小于需求量,住房消费者旺盛的购买力与可供销售的商品房存在明显的反差,形成了“有行无市”的局面。   从以上数据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岛市商品房的开发与需求市场,为家居消费市场开创的空间依然很大,潜在需求持续增长。   三.家居市场遍地开花   如果说在1993年“星火”家居长春路店的租赁价格每平方米10元,经销商还抢不到手是家居业租赁经营“黄金时代”的话,那么10年以后的岛城家居市场可以说是“昨日黄花”了。每天每平方米1元,甚至0.8元的市场比比皆是,甚至因招不到“商”,而“关门大吉”的也不算少数。   目前岛城家居市场有多少?粗略统计一下——大型的几十家,小型的加上专卖店也有近百家。   大而全的“海博”一、二期工程约4.8万平方米,待建的还有5万平方米。   小而精的“富尔玛”一、二、三期工程也有将近5万平方米。   市北区敦化路家具一条街,除“海博”、“富尔玛”和“东方家居之窗”三大超市外,“海伦家居”、“一木”、“泰旭”和“尊龙”等专卖店就有21家。而欧倍德、百安居、好美家和东方家园四大建材超市,都各有一个“万吨级”的家居市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个庞大的经销市场。   四.经营业态参差不齐 高端市场难以形成   1999年2万平方米的“星火”家居推出了“装修、装饰与家具展示文化整合”的营销方式,岛城的家居业迅速进入文化展示的境界。从个体租赁经营起家的“海伦”家居依靠文化经营迅速发家,如今专做品牌代理,拥有一个8000平方米的专卖店,其装饰豪华、典雅。   但是一些由工厂转产,场地租赁的市场,其市郊的卖场依然是“大排档”式的陈列模式。一些代理商不愿意投资装饰、装修卖场,而热衷于转场或易地经营。   青岛市高档住宅的开发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价位之高也令人咋舌,比如弄海园推出的一套所谓的低价房,也要每平方米28880元。应该说,家居高端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要是相对的高端市场缺乏相应的品牌支撑,其20%的消费群的需求也难以满足。   五.市场经营缺失“生态”   依托建材超市,分享消费群体和人流,从而推崇自有品牌,这是一些国际家具商场成功的经营之路,但在岛城,他们却遭遇了“滑铁卢”。   原因是悖离商圈,选择了不适合自我生存的“土壤”。品牌没有经过“本土化”生长,没有成长在所在地区的消费者心中,因而也没有忠诚度可言。   六.商、租双方“双赢”战略伙伴关系尚未形成   商场与租赁经营者双方“互动”和“双赢”的伙伴关系一直没有形成,双方对于共同营造“诚信市场”的投入比重差异太大,因而使得一些家具商场难聚人气和财气。   七.价格仍是制约因素   在家居消费中,房屋、汽车和家用电器的三大主要商品,只有房价还在不断地增升,而进入低谷的家电最容易使购买家具的消费者产生攀比心理。汽车进入了家庭,一辆微型汽车和一套沙发的价格等值,容易让人疑惑,从而持币待购。   八.无差异的市场态势   “品牌的无差异化、产品款式雷同化、营销方式近似化”从而引发了消费结构模糊和消费心态紊乱,品牌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在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态势中始终缺乏像“海尔”一样有突出价值的品牌来引领家居市场的消费。   缺少针对消费者独特角度的沟通性产品。现在城市中的阁楼房盛行,经济而实惠,许多青年人都愿意租用或购买,原因是价格低。但如果走遍整个家居市场,你找不到一件专为城镇阁楼房设计的家具。   在青岛市有几十万韩国人居住的社区,而市场中有哪一个品牌是专为韩式装饰配套的家具?有资料表明,国外把一个行业市场可细分为206个专业市场,而我们的家居市场目前只有普通家具与儿童家具两大类别,那些老人家具、闺房家具和单亲家庭家具等,都无人问津或开发。   营销模式雷同也是市场的一大弊端。一些商场热衷于你降价我也降价,你送礼品我送彩电,攀比取悦,送礼升级,忽略了品牌营销创意的重要性,缺乏差异化营销的过程和方法。   消费者对降价期望值过高,商家不断地低价引诱,使得大家对家具价值的不信任,购买时就故意苛求。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青岛家具市场一路走来也将面临转型
0收藏0评论
2004-08-19 06:00:00  

阅读量:2051分享量:0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青岛市第一个家具市场出现。到了1993年,这个商场的经营面积扩大至6000平方米,其摊位式租赁经营方式显得十分火爆。自后,青岛市的大型家居超市、多层卖场就接二连三地出现。   从2001年始,“家具一条街”在青岛市北区的敦化路形成,大型家居超市也相继开张,而当年号称“大腕”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的“星火家居”,如今也只能“小巫见大巫”了。目前,5万平米的富尔玛商场和一些采用国内外经营方式运作的建材超市(如百安居、家世界、欧倍德、东方家园和好美家等)都附设了上万平方米的家居市场,估计总经营面积已扩大至50万平方米左右,形成一个商场集中、品牌集中、经营规模大型化和品牌文化展示独特的家居消费市场。   然而,近两年待建和竣工的家具市场还在不断地冒出,一些企业的转产和大型建筑改建也转向生产和经营家具。一时间,家居市场“遍地开花”,但“卖场里面静悄悄,价格硝烟雾浓浓”。商家们在哀叹,经营者没了信心,青岛家具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靡现象。   青岛家具市场到底怎么了?商家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一.青岛市的地域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青岛市现有人口715万左右,其中市区241万,其余基本上集中在五个县级城市中。2004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9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9.9元,人均消费支出为4212.82元,分别同比增长9.3%和9.7%,列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的第13位和11位。   近几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都市群的龙头,城市竞争力在不断提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供求呈旺。2003年全市商品房住宅交易面积为697万平方米,交易额为164.76万元。2004年1~5月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3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   二.岛城家居市场需求空间有多大   2003年全市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2363元,2004年1-5月商品房平均成交价为每平方米3498.13元,同比增长7.65%。   据有关方面披露,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开发竣工销售量远小于需求量,住房消费者旺盛的购买力与可供销售的商品房存在明显的反差,形成了“有行无市”的局面。   从以上数据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岛市商品房的开发与需求市场,为家居消费市场开创的空间依然很大,潜在需求持续增长。   三.家居市场遍地开花   如果说在1993年“星火”家居长春路店的租赁价格每平方米10元,经销商还抢不到手是家居业租赁经营“黄金时代”的话,那么10年以后的岛城家居市场可以说是“昨日黄花”了。每天每平方米1元,甚至0.8元的市场比比皆是,甚至因招不到“商”,而“关门大吉”的也不算少数。   目前岛城家居市场有多少?粗略统计一下——大型的几十家,小型的加上专卖店也有近百家。   大而全的“海博”一、二期工程约4.8万平方米,待建的还有5万平方米。   小而精的“富尔玛”一、二、三期工程也有将近5万平方米。   市北区敦化路家具一条街,除“海博”、“富尔玛”和“东方家居之窗”三大超市外,“海伦家居”、“一木”、“泰旭”和“尊龙”等专卖店就有21家。而欧倍德、百安居、好美家和东方家园四大建材超市,都各有一个“万吨级”的家居市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个庞大的经销市场。   四.经营业态参差不齐 高端市场难以形成   1999年2万平方米的“星火”家居推出了“装修、装饰与家具展示文化整合”的营销方式,岛城的家居业迅速进入文化展示的境界。从个体租赁经营起家的“海伦”家居依靠文化经营迅速发家,如今专做品牌代理,拥有一个8000平方米的专卖店,其装饰豪华、典雅。   但是一些由工厂转产,场地租赁的市场,其市郊的卖场依然是“大排档”式的陈列模式。一些代理商不愿意投资装饰、装修卖场,而热衷于转场或易地经营。   青岛市高档住宅的开发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价位之高也令人咋舌,比如弄海园推出的一套所谓的低价房,也要每平方米28880元。应该说,家居高端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要是相对的高端市场缺乏相应的品牌支撑,其20%的消费群的需求也难以满足。   五.市场经营缺失“生态”   依托建材超市,分享消费群体和人流,从而推崇自有品牌,这是一些国际家具商场成功的经营之路,但在岛城,他们却遭遇了“滑铁卢”。   原因是悖离商圈,选择了不适合自我生存的“土壤”。品牌没有经过“本土化”生长,没有成长在所在地区的消费者心中,因而也没有忠诚度可言。   六.商、租双方“双赢”战略伙伴关系尚未形成   商场与租赁经营者双方“互动”和“双赢”的伙伴关系一直没有形成,双方对于共同营造“诚信市场”的投入比重差异太大,因而使得一些家具商场难聚人气和财气。   七.价格仍是制约因素   在家居消费中,房屋、汽车和家用电器的三大主要商品,只有房价还在不断地增升,而进入低谷的家电最容易使购买家具的消费者产生攀比心理。汽车进入了家庭,一辆微型汽车和一套沙发的价格等值,容易让人疑惑,从而持币待购。   八.无差异的市场态势   “品牌的无差异化、产品款式雷同化、营销方式近似化”从而引发了消费结构模糊和消费心态紊乱,品牌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在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态势中始终缺乏像“海尔”一样有突出价值的品牌来引领家居市场的消费。   缺少针对消费者独特角度的沟通性产品。现在城市中的阁楼房盛行,经济而实惠,许多青年人都愿意租用或购买,原因是价格低。但如果走遍整个家居市场,你找不到一件专为城镇阁楼房设计的家具。   在青岛市有几十万韩国人居住的社区,而市场中有哪一个品牌是专为韩式装饰配套的家具?有资料表明,国外把一个行业市场可细分为206个专业市场,而我们的家居市场目前只有普通家具与儿童家具两大类别,那些老人家具、闺房家具和单亲家庭家具等,都无人问津或开发。   营销模式雷同也是市场的一大弊端。一些商场热衷于你降价我也降价,你送礼品我送彩电,攀比取悦,送礼升级,忽略了品牌营销创意的重要性,缺乏差异化营销的过程和方法。   消费者对降价期望值过高,商家不断地低价引诱,使得大家对家具价值的不信任,购买时就故意苛求。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