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资讯详情
林产业该如何提速?
2004-06-14 06:00:00 阅读 1454次 分享 0次
  10年前我国家具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5%,现在已占到10%左右,全球第一;5年前我国林业总产值只有2000多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变为5860亿元。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近日在首届中国林业产业论坛上以大量数字为依据提出,中国林业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但雷加富也同时提出,快速发展不等于已经越过横在路上的障碍。林业部门的调查也显示,一些长年累积的问题比如林业资源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对林产业的提速带来很大影响。   资源短缺是一道硬约束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是林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3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而世界人均占有量为0.6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我国为9.05立方米,世界人均为72立方米。国家林业局预测,到2005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林需求在2.3亿立方米以上,而同年国内产能为1.7亿立方米。因此我国每年要耗费巨资来支撑快速发展的林产业。据统计,2003年我国进口原木、锯材、木浆等花费达13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   近几年,我国家具生产一直保持15%的年均增长速度,人造板总产量从1990年的244.6万立方米增长到2003年的近3000万立方米,但高速发展掩盖不了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实。以造纸为例,我国3500多家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为1.2万吨,世界平均规模达到8万吨,且大型制浆与造纸技术和设备几乎都要依靠进口。中纤板国内平均年产1.6万立方米,而世界平均达到10万立方米。在林业产业链条中,以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森林旅游、林区综合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为短板,使多种森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   此外,我国林产业科技含量低,造林良种率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林产业科技贡献率只有20%,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40%。林业系统专业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3.3%,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水平,比国内其他行业也低了许多。   支持体系不完善成软肋   我国林业建设正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林业发达国家来看,森林保护与林业建设是可以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永续利用的。芬兰森林总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1%,林产业总值、林业出口总值、纸和纸板出口却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5%、10%、15%,同时它的森林资源年净增量高达2000万立方米。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森林管理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   目前我国对人工营造商品林实行限额采伐政策,但这一政策还不完善。一方面用材企业由于年度指标限制,不得不年年为采伐指标奔波,在需要用材的时候没有木材指标;另一方面用材造林者对林木的采伐缺少根据市场规则自主运作的权力,影响造林积极性。同时虽然从2003年起对林业产权做了规定,但因为采伐限额,一些地方甚至对工业原料林是否达到采伐年龄也要批准,加上运输许可证等的限制,对林业企业尤其是产、加、销一条龙企业带来很大制约。      世界许多国家对营造商品林进行财政支持,美国私人商品林造林经费的50%由政府财政无偿扶持,智利高达70%。但我国除生态建设外,对林产业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明显不足。商品林和企业原料林都具有生态功能,但用林基地建设政府专项补助性投入不够;林业生产周期长,而林木又不能抵押贷款,使林业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狭窄;在税收上,不仅税率偏高,而且企业加工与生产基地是双重征税。   在生产中,我国木材加工企业与培育企业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加工企业不管用材林培育,林企分割、林纸分割,缺少抗风险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同时,对日益旺盛的民间资本投入林业建设缺少明确完整的支持政策。据统计近5年我国林产业投入中的87%是民间资本,2003年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到531.7万公顷,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8.3%。     不要把造林与采伐对立起来  目前我国林产业已形成包括林木种植、经济林、花卉业、木材采运、木竹加工、木浆造纸、林副产品采集以及森林旅游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2003年仅花卉总产值就达到181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而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对绿色林产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认为,推动林产业发展,要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把林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走势中,在经营机制和经营思想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增加政府财政补助资金;依法适度放宽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限额管理;减轻林产业税赋,对企业从事种植林木、林木种子以及林木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所得税。同时,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鼓励商品林发展;在投融资政策和税收上对非公有制林业一视同仁,加快林业产权改革。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林产业该如何提速?
0收藏0评论
2004-06-14 06:00:00  

阅读量:1454分享量:0

  10年前我国家具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5%,现在已占到10%左右,全球第一;5年前我国林业总产值只有2000多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变为5860亿元。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近日在首届中国林业产业论坛上以大量数字为依据提出,中国林业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但雷加富也同时提出,快速发展不等于已经越过横在路上的障碍。林业部门的调查也显示,一些长年累积的问题比如林业资源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对林产业的提速带来很大影响。   资源短缺是一道硬约束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是林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3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而世界人均占有量为0.6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我国为9.05立方米,世界人均为72立方米。国家林业局预测,到2005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林需求在2.3亿立方米以上,而同年国内产能为1.7亿立方米。因此我国每年要耗费巨资来支撑快速发展的林产业。据统计,2003年我国进口原木、锯材、木浆等花费达13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   近几年,我国家具生产一直保持15%的年均增长速度,人造板总产量从1990年的244.6万立方米增长到2003年的近3000万立方米,但高速发展掩盖不了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实。以造纸为例,我国3500多家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为1.2万吨,世界平均规模达到8万吨,且大型制浆与造纸技术和设备几乎都要依靠进口。中纤板国内平均年产1.6万立方米,而世界平均达到10万立方米。在林业产业链条中,以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森林旅游、林区综合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为短板,使多种森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   此外,我国林产业科技含量低,造林良种率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林产业科技贡献率只有20%,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40%。林业系统专业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3.3%,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水平,比国内其他行业也低了许多。   支持体系不完善成软肋   我国林业建设正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林业发达国家来看,森林保护与林业建设是可以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永续利用的。芬兰森林总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1%,林产业总值、林业出口总值、纸和纸板出口却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5%、10%、15%,同时它的森林资源年净增量高达2000万立方米。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森林管理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   目前我国对人工营造商品林实行限额采伐政策,但这一政策还不完善。一方面用材企业由于年度指标限制,不得不年年为采伐指标奔波,在需要用材的时候没有木材指标;另一方面用材造林者对林木的采伐缺少根据市场规则自主运作的权力,影响造林积极性。同时虽然从2003年起对林业产权做了规定,但因为采伐限额,一些地方甚至对工业原料林是否达到采伐年龄也要批准,加上运输许可证等的限制,对林业企业尤其是产、加、销一条龙企业带来很大制约。      世界许多国家对营造商品林进行财政支持,美国私人商品林造林经费的50%由政府财政无偿扶持,智利高达70%。但我国除生态建设外,对林产业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明显不足。商品林和企业原料林都具有生态功能,但用林基地建设政府专项补助性投入不够;林业生产周期长,而林木又不能抵押贷款,使林业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狭窄;在税收上,不仅税率偏高,而且企业加工与生产基地是双重征税。   在生产中,我国木材加工企业与培育企业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加工企业不管用材林培育,林企分割、林纸分割,缺少抗风险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同时,对日益旺盛的民间资本投入林业建设缺少明确完整的支持政策。据统计近5年我国林产业投入中的87%是民间资本,2003年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到531.7万公顷,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8.3%。     不要把造林与采伐对立起来  目前我国林产业已形成包括林木种植、经济林、花卉业、木材采运、木竹加工、木浆造纸、林副产品采集以及森林旅游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2003年仅花卉总产值就达到181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而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对绿色林产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认为,推动林产业发展,要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把林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走势中,在经营机制和经营思想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增加政府财政补助资金;依法适度放宽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限额管理;减轻林产业税赋,对企业从事种植林木、林木种子以及林木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所得税。同时,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鼓励商品林发展;在投融资政策和税收上对非公有制林业一视同仁,加快林业产权改革。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