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应诉:福建本土律师首次较量
0收藏0评论
2004-08-06 06:00:00
阅读量:1800分享量:0
何坚方带领他的同事,作为福建本土律师第一次参加了国际反倾销应诉,帮助两家企业争取到了较低的关税。而且,这次是历史上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最大的反倾销案。
近日,记者走进汇德律师事务所,探寻这段诉讼背后不寻常的故事。
应 诉
“打国际反倾销官司不容易,当初参加应诉时,我们也有点犹豫。但是总要有第一次,在全面衡量了自己的实力后,我们决定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何坚方的脸上总是带着那种侠客般的微笑,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今天谈起当初接受这起诉讼的情形,仍然如此。
去年10月,由美国生产商组成的美国家具制造商合法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劳工组织向美国商务部提起针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的反倾销立案申请。在提交给美国商务部(DO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诉状中,申诉方指控产自中国的木制家具正在摧毁美国的家具产业,并要求美国政府对在美国销售的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增收158%—440%的反倾销关税。12月11日,DOC决定启动针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的反倾销调查程序。
这是历史上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最大的反倾销案,福建省内多家厂商被列入名单。
为了应对这场突袭而来的诉讼,福建省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企业和律师事务所召开情况介绍会。介绍会之后,漳州国辉工贸有限公司和福建联福林业有限公司决定全权委托福建汇德律师事务所参与反倾销调查阶段的应诉工作。这是福建省律师首次参与国际反倾销应诉。
胜 诉
按照美国的反倾销调查程序,DOC首先向中国商务部和部分企业发出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确定一批强制诉讼的企业。未被列入强制诉讼的企业可以主动申请接受诉讼,这些企业称为自觉应诉企业。
在确认了强制诉讼企业之后,DOC还将再次发出一份调查问卷,任何相关企业都可以填写调查问卷,如果一家企业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被DOC接受,就将被征收加权平均关税,这种关税比最低关税高,但远远低于最高关税。由于对接受强制诉讼和自觉应诉的企业,DOC都将派员到企业实地调查,所以仅仅填写调查问卷的企业虽然最终可能得不到最低关税,但诉讼风险相对较低。漳州国辉和福建联福就是仅填写调查问卷的企业。
反倾销调查程序紧接着按部就班地展开。今年1月9日,ITC作出肯定性初裁,认定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在美的销售对美国国内家具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1月30日,DOC向211家中国企业发出Q&V问卷。这份问卷是正式问卷的前奏,DOC将根据这份问卷反馈回的数据确定最终的强制应诉企业。
面对复杂的反倾销应诉问卷和需要收集的应诉证据材料,留给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巧的是,即将到来的春节给填写问卷的准备和材料的收集带来不便和困难。
为抢时间,律师们一方面协助企业迅速组成反倾销应诉工作组,培训企业应诉人员,使他们尽快熟悉反倾销的知识和程序,另一方面收集了以往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材料和问卷,制作了模拟问卷,协助企业提前整理生产、经营、财务和外贸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并提前就相关问题与DOC官员和美国律师事务所咨询和交流,保证了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后来的正式问卷所涉及到的问题,模拟问卷不谋而合。
2月初,DOC发出正式问卷,要求企业就各类问题作出解答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资料。“填写问卷是很有技巧的,看问卷的官员思维非常活跃,常常通过一个问题联想到若干问题,因此在填写问卷时只要一句话不慎重,就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致使前功尽弃。”参与此次诉讼的潘国俊律师说。在准备正式填写问卷期间,律师们多次现场辅导企业应诉工作人员准备相关应诉答辩材料,仔细研究美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答卷中若干问题做出了既符合事实又富有技巧的回答。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就完成了所有工作。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5月底,应诉企业突然收到DOC来函,DOC在审查正式问卷后又发出了补充问卷,要求企业对一些问题作出补充解释和澄清,而且要求在问卷寄出后7天内必须收到回复。由于邮途时间耽误,应诉企业收到补充问卷时离应提交答卷的最后期限只有3天时间。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如果应诉企业无法按时递交补充问卷的答卷,将被视为不充分配合调查而承担不利后果,此前所作的工作可能化为乌有。
律师们马上商量对策,他们利用美国法律的例外规定,联系美国的合作律师向DOC提出延期申请,同时集中人力加快准备,最终按时将答卷提交给DOC。
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DOC就原产于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的反倾销调查作出初步裁定,认定涉案产品在美国以低于正常价值销售,征收4.9%—198.08%的反倾销关税。漳州国辉和福建联福的调查问卷答卷数据被DOC采纳,从而获得了10.92%的较低加权平均关税。至此,我省律师第一次参与的国际反倾销诉讼获得成功。
反 思
参与此次应诉的萧众律师告诉记者,面对国际反倾销诉讼,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明知自身产品可能受到损害,但认为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大,就不重视。少数企业不愿承担高额的诉讼费用而放弃应诉,更有一些企业存在“搭车”的想法,等其他企业应诉成功后坐享其成。实际上,根据反倾销法律规定,如果涉案企业不参加应诉,进口国政府有权使用所谓“最佳可获得信息”直接作出对出口厂商不利的裁决,如果认定倾销成立,即可征收反倾销税,因此不应诉等于不战而败。
事实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我国产品举起反倾销大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型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而胜诉也不乏其例。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却往往把国际反倾销应诉视为洪水猛兽。在人们的观念中,反倾销应诉需要聘请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律师,有的甚至聘请国外律师,费用高昂,中小企业往往承受不起。面对数额巨大的应诉费用,众多中小企业认为参加应诉是“富人的游戏”。
然而,此次福建省律师赢得国际反倾销应诉,打破了这个“游戏规则”。汇德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坚方认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律师相比,本地律师可能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本地律师也有外地律师不可比拟的优势,如熟知本地的经济特征和习惯,可以全过程紧跟企业进行辅导,这对成功应诉至关重要。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外地律师很难做到这一点。有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