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381分享量:0
到2007年底,我国已有人造板企业6000多家,生产规模超过8000万立方米,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然而,在人造板名牌产品里却难觅中小企业的踪影。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盲目投资、结构混乱、资金运转不灵等问题已严重困扰中小企业。据专家预测,2008年仅地板企业就有近30%中小企业将被市场无情淘汰。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使其适应形势规避风险,如何壮大强化整个人造板行业?我们急需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鲶鱼,生性好动,别无其他。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活动量较小而死伤无数。而当把鲶鱼放入鱼槽后,鲶鱼的四处游动惊慌了沙丁鱼,使其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便加速游动,保证了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鲶鱼效应。以此来分析参差不齐的人造板行业,将各个角色对号入座,我们将为以上问题提交完美答卷。
鲶鱼效应对于“鲶鱼”即龙头企业来说,在于自我实现。鲶鱼型企业是人造板领域所必需的行业领军者。鲶鱼型企业是出于获得自身生存空间的需要而出现的,但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却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也为自己营造了更为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即中小企业来说,在于激发忧患意识。沙丁鱼型企业居安思危意识薄弱,自身定位、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缓慢,但现实的生存状况却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必须活跃起来,对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地强壮自己,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鲶鱼效应对于“渔夫”即人造板行业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的存活,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整个人造板行业中,我们需要树立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入竞争机制,规范整个行业的结构体系和竞争规则,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行业内部的竞争潜力。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被日益残酷的人造板行业竞争诠释得淋漓尽致。大而不强的行业局面需要行业内部进行全面彻底的整合。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生存能力和竞争求胜之心,从而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这不仅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整个人造板行业的发展之路。
2008年中国人造板贸易投资年会上,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就拟开展中国名牌林产品评定、龙头企业评选和百强企业认定等工作进行了通报和讨论。我们期待着新一批龙头企业的出炉,也同样期待着在这些鲶鱼型企业的带动下,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能摆脱“沙丁鱼”的帽子,加速向鲶鱼型名牌企业进军。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